激光雷達上車浪潮下,做逐浪人還是造浪者?
在自動駕駛技術路線上,中國車企集體站在了純視覺派特斯拉的對立面,開始量產帶激光雷達的自動駕駛感知融合方案。比如長城WEY全新旗艦SUV 摩卡就搭載了Ibeo提供的激光雷達,蔚來ET7選擇了Innovusion,小鵬也與Livox達成合作。
“中國是這一次激光雷達上車的主戰場?!盜nnovusion CEO及聯合創始人鮑君威說道。那么,激光雷達“上車元年”何時能來,哪條技術路徑是最優解,行業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,華為、大疆等巨頭的加入對行業格局有何影響?近日,多家激光雷達廠商就《激光雷達的進展與最新機會》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。
短則明年,長則2025年,激光雷達上車可期
“法雷奧的激光雷達早在2017年就已經在奧迪車型上量產了,從車規的角度來講其實已經‘上車’,但如果拿激光雷達是否有用,是否有足夠多的車廠用激光雷達來定義‘元年’的話,我認為其元年應該是在2022年?!滨U君威指出,“我們清楚地看到,明年大約有5-10款車型會上激光雷達?!逼渲?,沃爾沃就宣布將在2022年投入量產的全新車型中搭載Luminar激光雷達感知技術。
圖片來源:Luminar
對于2022年這個元年節點,速騰聚創聯合創始人兼執行總裁邱純潮、亮道智能CEO劇學銘等也均表示贊同。其中,邱純潮認為,自動駕駛元年和激光雷達元年是捆綁在一起的,僅速騰聚創來看2021年就有三個項目要正式SOP,明年9月份也有幾款車要實現前裝量產裝車。
而上車之后,功能是否成熟,其實也是目前激光雷達廠商最為揪心的問題?!霸跀盗可厦髂昕隙ㄊ且粋€大的跨越,但這個事兒不太重要。我們是一個供應商,更關心的是產品給主機廠、終端用戶創造了多少價值。最終回歸到的是一個體驗問題,也就是值不值,消費者會不會為此買單?我對這個答案是比較猶豫的。我覺得只有有了真實體驗,才會真的上量,之后再討論是不是元年可能會更有價值?!焙藤惪萍糃EO李一帆直言道。
激光雷達雖然上車可期,根本上也還是跟著國家政策走的。國家從去年開始大力推動新基建,中國版自動駕駛路線也開始有了一個較為明確的時間表。
據2020年底發布的《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(2.0版)》來看,到2025年,部分自動駕駛和有條件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要達到50%,2030年超過70%;C-V2X 終端新車裝配率2025年達50%,2030年基本普及;高度自動駕駛汽車2025年先在特定場景和限定區域實現商業化應用,然后逐步擴大運行范圍。
在政策的加持下,萬集科技董事長翟軍認為,激光雷達技術也應該隨著自動駕駛、車路協同的落地在2024年,2025年間走向成熟。
多種路徑將長期共存,暫無最優解
在激光雷達技術路徑上,可分為機械式激光雷達、半固態式激光雷達、固態式激光雷達幾種,其中固態式、半固態式激光雷達在成本、可靠性、體積和量產可行性等方面相較機械式激光雷達都更具優勢,以至于目前市場明顯對這兩種技術路線更為“友好”。走固態式激光雷達路線的Luminar在資本市場廣受追捧就是一個強大的證明。
對此,幾位激光雷達廠商高層卻持反對意見?!艾F在講哪種技術路徑更有優勢還為時過早,短時間內幾種技術路徑還是會并行發展?!崩钜环硎?,“現在說再多,都是霧里看花。這些技術路線大家都在做,都能做,很難說具體哪個路線會成為行業的未來?!?/p>
技術路徑本身并不會成為企業的核心壁壘,但在多種路徑下,所積累的經驗一定程度上是通用的。就像保時捷,兩門還是四門其實只是一個形式,更重要的是其發動機技術甚至品牌本身,這才是企業價值與壁壘所在。
對此,邱純潮也表示贊同,并進一步說到:“以前客戶確實比較喜歡機械式,現在則更喜歡前裝、分離式的激光雷達。在Robotaxi上用機械式激光雷達很好,在AGV上前裝也很香,這其實是無法放在一個平臺上去比較的。不同的應用在不同的時間點有不同的需求,短期內要說哪個技術路線能橫掃其他路線,沒有,我們更多的是需要去思考市場本身的規律?!?/p>
搭載禾賽定制激光雷達的Apollo Moon,圖片來源:禾賽科技
而對于主機廠來說,不管黑貓白貓,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貓。要用什么技術路線其實客戶根本不在乎,主機廠在乎的還是價格、產品的可拓展性。
在成本問題上,劇學銘、翟軍等多位高層也達成了意見一致。翟軍表示:“成本是上車的關鍵因素,我們充分了解走芯片化這條路很難,但如果不芯片化,不小型化,在保證品質的情況下成本不降到1000塊錢甚至幾百塊錢,怎么有競爭力?怎么可能上車?”所以說再多,降本才是激光雷達“上車”的終極奧義。
跨界巨頭進入,機遇與挑戰并存
“中國的自動駕駛產業,現在正處在世界競爭的先手?!比f集科技董事長翟軍表示。先手不是簡單地率先動手,而是真正的謀定而動,是想到終局再開局的戰略思維的結果。
那么在日新月異的產業發展下,激光雷達還面臨著哪些挑戰?眼下,如何打磨供應鏈成為擺在眾多激光雷達廠商面前的一大難題?!靶疫\的是我們處在一個很好的時代、很好的地點?!滨U君威解釋到,“作為這一次激光雷達上車的主戰場,中國有著全球最全的供應鏈、產業鏈,我們可以利用地理優勢,和供應鏈一起打磨、成長,這也是非常好的彎道超車的機會?!?/p>
在持續完善基礎工業的情況下,如何抓住這股激光雷達上車浪潮,并持續“向上走”也成為激光雷達廠商所面臨的第二個問題,這涉及到的也就是交付承諾、響應能力,消費者滿不滿意是影響激光雷達后續生命力的關鍵。
李一帆直言:“體驗導致的結果會決定我們行業的生死。如果體驗不夠好,成本又擺在那,可能整個行業都會被質疑?!?/p>
所以對于所有激光雷達廠商來說,現在其實是“一根弦上的螞蚱”,先把蛋糕做大,再去想怎么分蛋糕。這也適用于面對華為、大疆等巨頭進入時,激光雷達廠商應保持的心態。
華為96線中長距激光雷達進行的可靠性測試,圖片來源:華為
其實華為和大疆的跨界入局,一定程度上還推動了整個激光雷達行業的發展,因為他們的進入使得行業對于激光雷達接受度進一步提高。
那么巨頭能否憑借其雄厚的資本能力以及產業化能力,吃掉整個市場呢?事實上資本能改變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。激光雷達行業有太多太多的路線可以走,在巨大的迷宮陣下,如果思路不清楚,即使是巨頭,體量也不夠看。
歸根結底,產品力、研發力才是企業發展最大的競爭力。李一帆認為,“大魚吃小魚并沒有那么容易,最后很有可能是快魚吃慢魚。只要跑的快,就有可能贏得市場?!?/p>
業界對于華為的期待,也不只是激光雷達廠商?!皩τ谖覀儊碚f,我們會將生存作為最高的的法則來打這場仗。但對于華為來講,他要做的是全棧式自動駕駛技術,因此他并不排斥與我們合作,所以我覺得還是一個比較良性的競爭?!鼻窦兂敝毖?。